本科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发布日期:2023-09-25 作者: 阅读:

       为了保证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可衡量性,即可落实和可评价,将本专业每一项毕业要求分别分解为多个可定量或定性评价的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的实现均由一个或多个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或其它辅助教学过程支撑。8项毕业要求共分解为22个指标点,如表2.3所示。

毕业要求1

指标1-1

[坚定理想信念] 解释苏区精神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指标1-2

[坚持立德树人] 落实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人师表,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1-3

[遵守教育法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备依法执教意识,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毕业要求2

指标2-1

[热爱教师职业]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体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和全面发展,心系教育事业,愿意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指标2-2

[关爱学生成长] 以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职业角色预期,陈述尊重学生人格的教育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明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个体差异,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有耐心,关爱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毕业要求3

指标3-1

[学科理论和思想]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理解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和方法。

 

指标3-2

[学科知识融合]理解体育与人体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科学的关联,有问题导向,探究意识,了解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社会情境和设计方式等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及跨学科融合知识分析解决体育运动的实际问题。

 

指标3-3

[学科实践运用] 能在实践中指导开展体育学习、锻炼和运动技能形成。有效运用体育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提高。

毕业要求4

指标4-1

[教学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工作规律,系统掌握体育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能综合运用知识和信息技术,依据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有能力整合跨学科知识进行五育融合创新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获得教学体验。

 

指标4-2

[职业与教学技能] 具备初步的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在育人和体育教学、指导学生锻炼的实践中运用。

 

指标4-3

[教学研究能力] 能运用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5

指标5-1

[班级管理知识]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陈述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综述中学班级管理的规律和原则,解释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初步陈述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指标5-2

[班级指导实践] 能够在专业教育实习、见习、研习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初步获得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经验,应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毕业要求6

指标6-1

[综合育人规律]树立综合育人理念,初步明白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指标6-2

[立足学科育人]初步描述中学综合育人的途径与方法,陈述中学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初步概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主题育德和社团育人的原则和策略

 

指标6-3

[参与活动育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初步将学生养成教育、品格塑造与体育课程学习相结合,积极参与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进行学生理想、心理和学业指导,具有综合育人的体验。

毕业要求7

指标7-1

[专业发展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理解终身学习对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指标7-2

[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和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根据体育和教育发展需求,分析自我,确定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指标7-3

[掌握反思方法].有教学反思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日记、课堂观察、教学研讨等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思辨、自我改进和解决体育教育教学问题。

毕业要求8

指标8-1

[团队协作意识]概述体育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陈述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陈述沟通合作技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指标8-2

[沟通合作体验]在教学实践中,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等。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能够与同事、学生、家长、社区等交流沟通,获得体验。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电话:(0797)8393671 8393672

邮编:341000

Copyright by ©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定南足球现代产业学院)